分光光度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實驗器材,常常用來做樣品的定量與定性分析。一般分為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、熒光分光光度計三種。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原子分光光度計與紫外分光光度計的區別,便于在實際應用中更加得心應手。
1、原理:原子吸收的原理是將樣品制成溶液,然后將溶液原子化,光源照過去之后,原子吸收特定波長的光而進行測定。而紫外可見分光的的原理是目標分子在吸收光后,引起分子能級從低態到高態躍遷。
通過測定特定波長的吸光度的方法。UV的光源為鎢燈和氘燈,原則上溶液中的金屬離子是不能夠被直接測定的,如需測定必須加一個有機基團絡合,測定絡合后的物質。
2、能量:兩者有所同,又有所不同。定量分析的原則同,而測量所需的光能量不同:原子吸收為X射線,能量大,可激發電子從低的原子軌道向高的原子軌道躍遷。
紫外可見吸收為紫外光及可見光,能量小,只能激發電子從分子軌道向低(或次低)的空的分子軌道躍遷。
通俗地說,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是用較高的溫度來燃燒分子,使之原子化(變為基態原子),再通過特征輻射,把基態原子激發,并吸收能量,通過這個能量差(透過率)來計算出濃度。
而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計是通過顯色劑(一種能和我們被測元素產生絡合反應的分子),與我們的被測元素產生反應,并且反應物分子帶有特定的顏色,經過分子吸收氘燈(紫外區)或鎢燈(可見區)的照射,吸收燈發射的能量,通過能量差(透過率)來計算出濃度。